怪底王生愿卜邻,岩前有月对颐真。夜深清影频侵户,日永虚堂不著尘。
能向个中参妙旨,却于忙里作閒身。朝回试解黄金带,即是毗耶彼上人。
猜你喜欢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qīn)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孤灯明灭,冷夜孤枕,欲睡还醒,不能思量,思量就会断肠。
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即使一诺千金也换不回原来的生活。渴盼能够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着银河里的风波,也甘愿从头开始。
参考资料:
1、汪政,陈如江.《纳兰词》.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29
2、王友胜,童向飞.《纳兰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147
3、程秀波.《纳兰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83
烛花摇影:谓烛影晃动。疏衾:单薄的被子。“待不”句:谓打算不去思念对方。
碧落:青天。“碧落”是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因碧霞满空而称“碧落”。一诺:指说话守信用。银汉:银河。耐:忍受。风波:喻指患难。愿:愿望。始:才。从:遂愿。
这首《减字木兰花》仿佛是以“七夕”为背景的怀人之作。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开篇即是烛影摇曳、似梦还醒的迷茫凄冷景象。“烛花摇影”是一个很典型的诗词意象。宋代词人方千里《还京乐》中有句“怅画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这是繁丽绮艳的花间风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烛摇斜吹泪空煎。”在纳兰词中,“灯”的意象多次出现。这大概是因为“灯”在凄冷孤独之夜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有一种安恬的家的氛围。而孤独的人对青灯,则别有怀抱,心中有说不尽的万千思绪。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前面的许多悼亡词中,都写到了一个生活细节:“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妻子去世前半个月,还扶病剪灯花,以致那剪刀声在纳兰耳畔久久萦回。这个剪烛花的细节或许可以成为“烛花摇影”的解读契机。“冷透疏衾”,“疏衾”是指因一个人孤身而眠而显得宽松疏阔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观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个“透”字则说明心中悲凉至极。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烛花摇影,香消被冷。此时岂不思量,可曾相忘。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许孤眠不断肠”也似从这首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而来。只是这里纳兰容若用的反语,其时正是思绪纷纭,孤眠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一句纳兰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境甚是阔大,笔下也甚见骨力。接着,纳兰却以“天上人间情一诺”,极言对爱情的忠贞守信。这一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从正面表达了纳兰容若对于爱情诺言的态度,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这结句显然是一个坚韧的承诺。“银汉难通”说吗了茫茫银河难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会的典故。“稳耐风波愿始从”,银河茫茫难渡,只有忍耐着那些风波、磨难才会如愿以偿。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纵使银河有重重阻隔,纵使银汉遥迢,岁月浩瀚,而生命却如此短暂,纳兰的这首词也恰好告诉人们爱情只有坚忍承受一切患难与波折,才会终生相随,不离不弃。
山林多幽兴,市声厌鸦雀。我昨山中游,满眼桃花灼。
当年武陵人,避世亦云乐。岂必皆神仙,丹霞起飞阁。
俯仰今何世,古人如可作。希风结云巢,兹言徒为谑。
烽烟黯宇县,百年怀抱恶。芜秽彼南山,不种谁为获。
荒亭草色静,吟思淡何若。将老惜春光,诗才要量度。
汝昨尺书至,慰我情寂寞。名花霄汉楼,佳句映蟾魄。
人生忽半百,啸傲凭江郭。努力制篇章,诗人岂沦铄。
哀时事何补,千日酒共酌。嘉会此可常,孤游予福薄。
大溪夹岸万山青,官舸乘风五两轻。百粤分苻新部使,太微执法旧明星。
岁当甲子天时泰,春满乾坤圣化行。喜得同寅俱俊杰,硕持纲纪赞升平。
官曹无计可招寻,坐爱林风满素襟。醉后颇思醒酒石,贫来须办买山金。
花蹊柳径稀疏见,茗盌冰壶次第斟。欲问五陵歌舞地,我家园树得成阴。
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
宾鸿时渐鹿和鸣,天路无尘野有萍。运启六飞升帝极,文同五纬聚奎星。
雕弓中鹄犹弯矢,宝剑抟犀乍发硎。见说禹门春未化,年来三月少惊霆。
八月秋风吹客槎,遥从锦水到京华。闲游上界神仙府,回访瀛州宰相家。
金缕歌残人已醉,重阳节近菊初花。明朝又向都门别,相望相思天一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