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燎原,衣冠涂炭。
绕指之柔,出乎百锻。
如公之刚,犹死忧患。
时欤命欤,一览三叹。
猜你喜欢
卜居占尽湖山胜,如此幽晖画不如。海岳何尝秘精采,烟云长得润图书。
窗虚淡淡笼花气,人静迟迟见道馀。乐在忘言谁得会,主人非我我非鱼。
轻舟短棹(zhào)西湖好,绿水逶(wēi)迤(yí),芳草长堤,隐隐笙(shēng)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lí)滑,不觉船移,微动涟(lián)漪(yī),惊起沙禽掠岸飞。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参考资料:
1、马亮.欧阳修作品鉴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322-324.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涟漪:水的波纹。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的强吸引力。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
自从到官来,尘事便拘束。
尝闻此山寺,法宇深云木。
无由一来过,梦想向岩谷。
按田趋邻疆,跨马涉平陆。
良友送我行,偶与赏心属。
禅庭鸣白鸡,祖席歌黄鹄。
野气逼人寒,岚光添酒绿。
言离非远离,但爱交情笃。
重游应有期,君亦行车促。
王生思妙道,独居自相羊。乃以清梦语,揭之在幽房。
处世实大梦,于梦差为长。扰扰无时清,真精且沦亡。
孰能寡嗜欲,引之大觉乡。鲁侯一何愚,欲往忧无梁。
太清日渊澄,中有生者忙。吾闻接舆言,斯岂大无当!
古之得道者,夏能造冰凉。西方有圣人,清净闻身香。
飞龙游上天,至冬乃伏藏。谁知疑黄泉,可以登大皇。
风寒僵马足,雪厚没车轮。可怪九衢内,犹多来往人。
剡曲故庐归未得,蹔从地主借茅茨。
桃花春水梦不到,菰菜秋风心自知。
强健犹穿几两屐,荣华正似一絇丝。
此心炯炯无人会,烟雨苍茫独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