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长傍落星池,散作霞光映日时。节与英名垂国史,魂应绝地享崇祠。
松风夜静闻金马,仙井年深见古碑。若使当年身怕死,世间何处有男儿?
猜你喜欢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参考资料:
1、黄刚.《张维屏诗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1.
2、重庆出版社.《读点经典·第27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60.
3、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219.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每于:常常在。
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曲槛小楼,正是莺花二月。思无憀,愁欲绝,郁离襟¤展屏空对潇湘水,眼前千万里。泪掩红,眉敛翠,恨沉沉。敛态窗前,袅袅雀钗抛颈。燕成双,鸾对影,偶新知¤玉纤澹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去年徐郎诗句新,今来徐郎思不群。帝子楼前阅秋浪,秦人洞口入朝云。
忽思赤壁过吾弟,更向舒州迎细君。及此瓦盆春酒满,烧灯夜雨重论文。
分破黄昏绿柳烟,娟娟落影卧鞦韆。休誇八月中秋夜,桃杏香中更苦怜。
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共作月中声,
孤舟发乡思。
弱冠相逢今四十,当年壮气虬龙蛰。
交情独在酒盏深,人事细论衣袖湿。
诗书误身浪自怜,公相满眼谁可揖。
苍颜已变长安风,后会更应尤戢戢。
韩信未遭面主顾,萧何亲至此中追。君王有意争天下,不得斯人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