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识福泽薄,甘分守顽愚。朝寒常晏起,初日照我庐。
呼童埽庭户,盥漱临前除。猗猗堂前梅,临窗影扶疏。
禽雀亦乐闲,下阶自相呼。即此适情愫,聊复读我书。
开卷试长吟,不知岁月徂。
猜你喜欢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qiàn)麻姑痒处搔(sāo)。
天外凤凰谁得髓(suǐ)?无人解合续弦胶。
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天外的凤凰谁能得其精髓?世上无人懂得配制续弦胶。
参考资料:
1、章培恒等.杜牧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9页
2、胡适.胡适讲古诗词: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1:第230页
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倩:请人代做。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第一句中的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愁来”,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频仍,致使边防空虚,民生凋敝;而吐蕃统治者又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这内忧边患,时刻萦绕在诗人心头,他不可能不愁从中来。这“愁”,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愁来”读杜、韩,说明诗人与杜、韩灵犀相通。
第二句中他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灵的快感,使他忽发奇想,恍若请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那纤长的指甲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第三句中诗人把杜、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倾慕之情赫然可见。
第四句中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犹如断弦的弓弩,其颓势已定。谁也不能用凤髓制得续弦胶,把断了的弓弦续上的。不明言“愁”,而其“愁”自见。
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诗中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而后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以愁起,以愁结,一前一尾,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诗后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
新凉一夜入效墟,晨起衣巾爽有余。
燕欲委巢雏尽去,扇犹在手意先疏。
题诗又满牛腰束,采乐常携鸦觜锄。
湖上从今风月好,不妨随处命篮舆。
云物瞻闽峤,风声望海滨。如何一年内,顿得见斯人。
带水襟山地,登临眼界新。草痕迷屐齿,花气袭车茵。
风物思吴下,清游拟洛滨。人生惟骨肉,此外又谁亲。
秋鸿声涩秋弦苦,涂金博山烟夜吐。
寂历虚堂灯晕生,谁人共听西窗雨。
夜静一林碧,清影落长松。交窗一双桃树,花发晚来风。
闭户长思成伴,扫径樵青不见,閒煞隔江峰。孤负君先访,白鹿认前踪。
酌渝酒,烹建茗,瀹诗胸。乱离避地辙迹,惭绍我家雍。
幸少如丝华发,差富随行黄卷,相照夜灯红。水朝歌声里,看子缚罴熊。
牵牛遥映水,织女正当车。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
隔河相望近,经秋离别赊。秋将今夕恨,复看明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