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箭轻浮漏转沉,铜龙旦启地仍深。云移五色迎天仗,柳拂千条锁禁林。
暖日彤墀辉鹭序,晴霄丹诏下鸾音。三朝故实劳询访,一代丝纶费讨寻。
鸡树清辉人共羡,凤池秘远念常钦。自知金马能谐世,岂谓雕龙更苦心。
汗血久推腾逸足,彩毛今拟映仙禽。珍同昆圃言言玉,价重荆杨字字金。
坟诵便堪誇倚相,檄成何必让陈琳。奇文似绮应频制,大笔如椽可独任。
寡和几人酬郢雪,赓歌此日叶虞琴。潘舆御后情能赋,沈带移来性喜吟。
翠管讵从仙颖授,金茎翻向露华斟。不须羽猎誇胡骑,愿效千秋献宝箴。
猜你喜欢
野水断春路,竹桥斜处通。岸深前日雨,人怯一竿风。
病后影同瘦,频来迹亦空。幽林正相引,长啸怀山翁。
前尘回首细评论,憔悴行吟泪有痕。夏屋未偿修士愿,春江犹滞美人魂。
天涯沦落鲜知己,日暮商量返故园。何幸足音逮空谷,素心人遽枉蓬门。
黄沙碛(qì)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1-172
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黄沙:指沙漠地区。云天:高空。直下低:往下低落。
言:说。
这首诗显示的是作者在大漠上行旅时所望见的景色和所产生的感觉。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不知何往,如韦应物《调啸词》所写的“东望西望路迷”;而且感到心情迷惘,无所归依,如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词所写的“此时心转迷”。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
第二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回应第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陆游《游修觉寺》诗中的“天向平芜尽处低”句,写的也是这样一个错觉和实感;而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
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诗人到达安西后,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中还写有“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两句。“寻河”是虚写,用汉使通西域典故(见《汉书·张骞传》;“过碛”是实写,记自身的历程。“地尽”、“天低”则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这一收尾也许另有一层意思,如李益的《征人歌》所说:“塞外征行无尽日”,虽然已经抵达安西,征行还不会结束。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但这种夸张,不是对真实的歪曲,而是对真实的强化,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有些边塞诗,往往经过高度概括,甚或出于凭空想象,所写的景物情事常常共性多,个性少,纵有典型意义,不免陈陈相因。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从这首绝句,也可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白麻骤降恩何极,
黄发初闻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正图奔走救寒饥,喘嗽那堪力已疲。
意是无钱休买药,情知有命不求医。
旧恩莫报空怀念,新识相逢淡更宜。
多少贫交书畀我,触来又得一篇诗。
北地每苦寒,狐貉出天山。南地每苦热,絺葛生于越。
人之所欲须,天意预为设。大哉造化功,于世何所阙。
六幅蒲帆晓渡平。一江星斗渐西倾。离家才是两三程。
浦外野花如唤客,树头春鸟自呼名。五云深处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