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楹登鲁殿,拥絮拭胡妆。犹将汉闺曲,谁忍奏毡房。
遥忆甘泉夜,暗泪断人肠。
猜你喜欢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jī)讨黠(xiá)羌(qiāng)。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呵,宝剑,尖利如刺芒,我常拿在手上,爱看它放射耀眼的凛凛寒光。
呵,战马,身披铁铠甲,口衔金络头,多么威武雄壮,我飞身上马,追杀凶猛的敌寇,征讨狡黠的胡羌。一往无前呵,势不可当!
江南八九月,正秋高气爽,边塞的原野呀,早已霜厚风狂。
好男儿,为国效忠,何惧艰难困苦,不惜战死沙场!呵,朋友,让我破开肝胆,掬一腔热腾腾的血请您尝一尝!
参考资料:
1、卢冀宁.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北京市: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46-47页
2、陶文鹏.历代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3-64页
胡无人行: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歌辞内容写边塞生活和征战之事。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芒:物体的锋刃之处。恒:经常,持久。持:保持。
铁骑:披着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骁虏:指凶勇的敌人。金羁:饰金的马笼头。常用以借指马,这里借指精锐的骑兵。讨:征讨,讨伐。黠羌:狡黠的羌人。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破:刨开。
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贯通全诗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诗人从剑起兴,睹物生情,展开联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气概。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使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常厉害,反衬战争的激烈。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这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出语慷慨壮烈。
全诗语言精炼,笔力雄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特别是“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慷慨壮烈,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江上相逢春草满,桥边送别暮禽鸣。黄云陇树千峰隔,落日边山一剑行。
汉畤几年犹置驿,秦关百里未休兵。丈夫还有苍生志,为看陈琳草檄文。
小时闻长沙,说在天尽处。人言见郎船,已过长沙去。
家鸡各有埘,海燕各有窠。郎家扑天屋,作底爱风波。
玉刻莲花斝,碧酒湛若空。与郎双杯送,出门耐霜风。
春风上燕京,秋风下湘渚。黄鹄有六翮,定自不及汝。
未倦长卿游。漫舞夭歌烂不收。不是使君矫世,谁留。教有琼梳脱麝油。
香粉镂金球。花艳红笺笔欲流。从此丹唇并皓齿,清柔。唱遍山东一百州。
赤囊岁上双龙璧,曾见前朝盛事来。
想得天香随御所,延春阁道转轻雷。
非玄非黄花蒙茸,炫昼不减原上红。无功指踪走原野,兔尽倘可逃灾凶。
禁林都是秋声树,满身何处沾红雨。苔痕玉砌卧斜阳,又误零霞低薄暮。
枫宸紫阙芳雾濛,长门永巷泠泠风。夜严不声白昼永,羊车所至随从容。
鬼瞰高明目不瞬,勾连狸怪狐妖逞。百步虽无槛虎威,双睛何用轩辕镜。
熙陵以西一锄地,寸金寸土君王赐。平分只与碧衔霞,生死恩荣略相似。
相如飞辙自蜀都,初因狗监诵子虚。四夷来王亦典丽,御考自称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