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青山隐隐横,一溪流水碧无声。晓风残月平沙路,黄叶堆中信马行。
猜你喜欢
心头斤两铢铢定,笔下春秋字字严。司马先生黄太史,百年公论更谁嫌。
当年累疏彻尧廷,不为虚名自得名。霜雪盛来松秀茂,风波散后水澄清。
红尘渐与高情隔,绿发应随喜气生。否泰卷舒公自悟,不须端筴问君平。
四更催起上肩舆,还就民家倒一壶。半醉半醒天欲曙,行人霜染白髭须。
虎口馀生得未曾,先生从此困而升。儒官纵过英年选,科第何妨晚节登。
师道风行常霭霭,人文日上并蒸蒸。归功是藿原非藿,保佑天申信有徵。
自得佳名百果宗,累累几度熟秋风。树根频扫林无蚁,竹叶重遮谷有蜂。
挥刃即看冰片落,登盘唯恐雪花融。野人久念将军渴,远递双筐手自封。
清秋望不极,迢遰(dì)起曾(céng)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jiǒng)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3、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迢遰:即迢递,遥远貌。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迥:远。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第一句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接下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联,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杯酒临岐笑语间,冥鸿飞举狎鸥还。九重天上春如海,十二矶头水拍湾。
庾岭梅花凭使寄,广寒丹桂许谁扳。王阳不负弹冠者,尚拟同趋玉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