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城门三岁余,亦无车马过吾庐。
食常羹芋已忘肉,年迫盖棺犹爱书。
处处叩门寻醉叟,时时临水看游鱼。
半生名宦终何得?作个村翁计未疏。
猜你喜欢
放翁真个是村翁,钓渭耕莘事不同。
蹴蹋烟云两芒屩,凭陵风雪一篷笼。
屡经骇浪身终免,遍阅浮沤寿未穷。
幸有春衣堪换酒,道边醉卧示神通。
茅茨西日暖,翁媪自相依。不识鸳鸯意,双双作伴飞。
爽籁清风水面浮,人同烟景上扁舟。凭谁倩得王摩诘,写出南湖片片秋。
万里游真倦,向来依故庐。
宁亲迎卫女,设馔钓河鱼。
奔诏身仍远,思家意不舒。
班昭应有念,早上丐兄书。
驰道尘香宿雨晴,故人春早帝京行。雪消上苑林莺语,日上高冈有凤鸣。
宣室已闻召贾谊,辎车会见锡桓荣。四方玉帛皆廷贡,不日王师罢远征。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mó)。
惟有门前镜(jìng)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66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6-57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玉井甃银床,山泉喷石梁。江宁擅扬子,谷岂后康王。
石鼎流云润,铜瓶贮月凉。竹垆煨苦茗,彷佛孟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