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 春日
- 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
- 哭王元裕
- 秋雨
- 赠少年
- 雪二首
- 洛阳
- 牡丹二首
- 杏花
- 敕勒歌塞北
- 女冠子
- 题僧泰恭院二首
- 清凉寺
- 宿沣曲僧舍
- 杨柳八首(一作杨柳枝)
- 七夕
- 芙蓉
- 舞曲歌辞。屈柘词
- 句
- 碌碌古词
- 春日野行
- 题望苑驿(东有马嵬驿西有端正树一作相思树)
-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 西陵道士茶歌
- 马嵬佛寺
- 宿白盖峰寺寄僧
- 送人游淮海(一作宿友人池)
- 相和歌辞。三洲歌
- 汉皇迎春词
- 故城曲
- 秋日
- 酬友人
- 太子西池二首(一作齐梁体)
- 偶题
- 照影曲
- 池塘七夕
- 偶游
- 和友人题壁
-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 经旧游(一作怀真珠亭)
- 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
- 赠知音
- 李羽处士故里
- 酒泉子
- 河传
- 古意
- 法云寺双桧(一作晋朝柏树)
- 赠卢长史
- 晚坐寄友人
- 送李生归旧居
-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 题磁岭海棠花
- 苦楝花
- 寄崔先生
- 简同志
- 和周繇(一作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诗)
-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 二月十五日樱桃盛开自所居蹑履吟玩竞名王泽章洋才
- 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
- 题河中紫极宫
-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 题端正树
- 题友人居
- 长安春晚二首
- 初秋寄友人
-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 送洛南李主簿
- 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 河中陪帅游亭(一作陪河中节度使游河亭)
- 送卢处士游吴越
- 西游书怀
- 海榴
- 河传·同伴
- 定西番·捍拨紫槽金衬
- 水仙谣
- 吴苑行
- 相和歌辞。堂堂
-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
-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 晓仙谣
- 博山
- 送人南游
- 却经商山寄昔同行人
- 宿辉公精舍
- 兰塘词
- 归国遥 其二
- 赠越僧岳云二首
-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
- 和周繇
- 夜看牡丹
- 京兆公池上作
- 题薛昌之所居
-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
- 途中有怀
- 陈宫词
- 过新丰
-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 其一
- 碧涧驿晓思
- 经西坞偶题
- 更漏子 其四
-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 织锦词
- 南歌子 其三
- 赠郑处士
- 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
- 寄山中人
- 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
- 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一作哭卢处士)
- 过五丈原
- 过西堡塞北
- 醉歌
- 酒泉子 其三
- 反生桃花发因题
- 相和歌辞。常林欢
- 题中南佛塔寺
- 过潼关
- 杂歌谣辞。黄昙子歌
- 观舞妓
- 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
- 赠僧云栖
- 南歌子 其一
-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 清旦题采药翁草堂
- 河传·江畔
- 蒋侯神歌
- 登李羽士东楼
- 走马楼三更曲
- 与友人别
- 杂曲歌辞·侠客行
- 敷水小桃盛开因作
- 龙尾驿妇人图
- 相和歌辞。江南曲
- 寒食前有怀
-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 赠楚云上人
- 雪夜与友生同宿晓寄近邻
-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
- 宿一公精舍
-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
- 昆明池水战词
- 寄清源寺僧
- 猎骑辞
- 鄠郊别墅寄所知
- 咏寒宵
- 华阴韦氏林亭
- 渭上题三首
-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 题西平王旧赐屏风
- 题裴晋公林亭
- 赠隐者
- 奉天西佛寺
- 寄卢生
- 晚归曲
- 边笳曲(一作齐梁体)
- 江上别友人
- 寄岳州李外郎远
- 老君庙
- 遐水谣
- 游南塘寄知者
-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 其二
- 齐宫
- 杂曲歌辞。西洲曲
- 瑟瑟钗
- 细雨
- 赠考功卢郎中
- 杨柳枝
- 鄠杜郊居
- 送客偶作
-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 早春浐水送友人
- 题李处士幽居
-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
- 寓怀
- 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遂寄情于此
- 雍台歌
- 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
-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 归国遥 其一
- 菩萨蛮 其十
- 登卢氏台
- 杨柳枝
- 敕勒歌塞北
- 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
- 薛氏池垂钓
- 杨柳枝
- 和赵嘏题岳寺
- 杨柳枝
- 赠越僧岳云 其二
-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 盘石寺留别成公
- 开圣寺
- 春初对暮雨
- 旅次盱眙县
- 戏令狐相
- 宿松门寺
- 东归有怀
-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
-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
- 寄山中友人
- 洞户二十二韵
- 病中书怀呈友人
- 赠张炼师
- 过吴景帝陵
- 答段柯古见嘲
- 送北阳袁明府
- 送僧东游
- 宿城南亡友别墅
- 题竹谷神祠(一作谷神庙)
- 禁火日
-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 投翰林萧舍人
-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因有此作
- 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
- 春日雨
-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
-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 送并州郭书记
- 四皓
- 偶题
- 咏山鸡
- 巫山神女庙
- 题崔公池亭旧游(一作题怀贞亭旧游)
-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 杂歌谣辞。邯郸郭公辞
- 登李羽士东楼
-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 七夕
- 地肺山春日
- 江岸即事
- 西江贻钓叟骞生(一作西江寄友人骞生)
- 烧歌
- 春愁曲
- 鸡鸣埭曲
- 女冠子·含娇含笑
- 酒泉子·楚女不归
- 遐方怨·花半拆
-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 更漏子·相见稀
- 归国谣·双脸
-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
-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 莲浦谣
- 归国遥·香玉
-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 懊恼曲
-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 女冠子·霞帔云发
- 侠客行
- 咸阳值雨
- 过五丈原
- 开圣寺
-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 酒泉子·罗带惹香
- 商山早行
- 和友人伤歌姬
- 马嵬驿
- 蔡中郎坟
- 杨柳八首·其二
- 杨柳八首·其三
- 莲花
- 拂舞词
- 利州南渡
- 瑶瑟怨
- 送人东游
- 苏武庙
-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 清平乐·上阳春晚
-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 更漏子·玉炉香
-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 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
- 更漏子·背江楼
-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 梦江南·千万恨
-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 更漏子·柳丝长
- 望江南·梳洗罢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杨柳枝
- 夜宴谣
- 寒食日作
- 题卢处士山居
-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 早秋山居
- 更漏子·星斗稀
- 过陈琳墓
- 达摩支曲
- 河传·湖上
- 诉衷情·莺语
-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 南歌子词二首
- 清平乐·洛阳愁绝
-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 过分水岭
-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 元日
- 春洲曲
- 春晓曲
- 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
- 酒泉子·花映柳条
- 酒泉子·日映纱窗
- 遐方怨·凭绣槛
- 惜春词
- 春日偶作
- 思帝乡·花花
-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 嘲春风
- 原隰荑绿柳
- 题柳
- 嘲三月十八日雪
- 清明日
- 南湖
-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 更漏子·金雀钗
-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 碧磵驿晓思
- 宿云际寺
-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 春江花月夜词
-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 回中作
- 舞衣曲
-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 郭处士击瓯歌
-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温飞卿诗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温庭筠词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萨蛮》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杨柳枝》、《南歌子》、《河渎神》、《诉衷情》等。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如今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