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出自[魏晋]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wēi)巍!

羊肠坂(bǎn)(jí)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pí)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fēi)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fú)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náng)行取薪,斧冰持作糜(mí)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参考资料:

1、王运熙王国安.国学经典导读乐府诗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227-228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三曹诗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年:24-25页

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何:多么。与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地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坂:斜坡。诘屈:曲折盘旋。摧:毁坏、折断。

罴: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山中低洼有水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伸长脖子(远眺)。怀:怀恋,心事。

怫郁:愁闷不安。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绝:断。中路:中途。

薄暮:黄昏。

担囊:挑着行李。行取薪:边走边拾柴。斧冰:以斧凿冰取水。糜:稀粥。

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以“艰哉何巍巍”总领全篇,通过征途所见突出一个“艰”字。“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二句为全诗奠定了萧瑟悲凉的基调,使诗笼罩在一片凄哀险恶的气氛中。为了进一步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诗人又以羊肠小路、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以此为铺垫,顺势提出“思欲一东归”的念想。末二句并写两面,一写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的心情;一写诗人以周公自比,排除万难、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鉴赏
作者头像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更多名句